今天晚上的問題是:Ra說:「知曉你自己。接納你自己。成為造物者」 我們想知道在知曉你自己 和另一方面接納你自己之間的區別。你們能否定義它們?在這個陳述中 把自我-知識放置於自我-接納之前有任何顯著意義嗎?
(Carla傳訊)
Q’uo
我們是你們知曉的Q’uo原則。在太一無限造物者的愛與光中歡迎你們,在為祂的服務中,我們在今天來到你們中間。能被邀請加入你們的尋求圈並在你們的冥想中分享,這是怎樣的榮幸呀。我們感謝你們呼喚我們與你們在一起。一如既往,當你們坐成一個圈子,和諧而充滿深情地混合你們的靈光並創造那神聖空間時,我們為你們的振動之美和你們對彼此的愛 感到震驚。我們祝福透過網路廣播和無線電廣播收聽而坐在圈子中的那些延伸家人,我們也感謝你們每個人,為了你們把自身的振動借給這個美麗的神殿並(共同)創造這個神聖空間。
我們至為高興地討論[今晚向我們提出的]該詢問— 關於知曉與接納自我的問題。但首先,一如既往,我們會請各位在我們的想法經過你的耳朵的時候使用分辨力。拿取那些讓你們感興趣並與你們共鳴的內容,而把其他的留在後面,請知曉只有共鳴之路才是你真實的途徑。沒有必要去將每一個想法視為同等的,因為靈性的道路是非常主觀的,對一個人有幫助的事物 可能會成為另一個人的絆腳石。因此,請守衛你自己的感知神殿之大門。我們為此感謝你們,因為它讓我們能夠隨意分享想法 而不會侵犯你們的自由意志或干擾你們的靈性演化。
你們今天詢問什麼是知曉自己,什麼是接納自己,兩者是如何相同或相似的,它們如何是不同的。它們有差別的一個方面是一個在另一個前面。在一個人能夠完全地接納他自己之前,他必須知曉自己。在缺乏(自我)知識的情況下接納自己,這不是一個真正的概念。這是一種空洞的接納。所以,知曉自己的確在接納自己的過程之前。所以,我們將首先談論知曉自己。
我正在與之談話的這個團體最近舉辦了年度聚會,他們稱之為回家。在這個獨特的回家之中,主題是「我是誰?」 整個週末都被花費在嘗試去處理那個問題。那些準備去為這個週末提供幫助的人已經照顧到這點,向人們提供處理那個問題的一些方式,而該問題擁有某種結構。
所以,該團隊一起把自我視為一個有性別的存有,一個希望存活下來的存有,一個擁有人際關係的存有,一個作為出身家庭、工作家庭等等的家庭團體的一部分的存有。接著,它會查看在開放之心中的是什麼事物,查看其身分(identity)是如何用清晰與慈悲的溝通能力而黏合在一起。最後,自我被視為一個魔法的生靈,有能力在意識中做功。
這些查看自我的方法 在追尋自我並發現更多一個人的身分的底層結構方面全都是有幫助的。然而,如同我們的言語的必然情況,這些考慮遠遠無法為尋求者開啟其身分的菁華。
問「我是誰」,這是個表面上簡單的問題。然而,它是無盡地微妙的。因為知曉自我不是去知曉關於自我的簡單事情,而是去知曉將所有自我的那些部分結合起來的事物。最終,「我是誰」的問題通往那寬闊而完整的存在感,它反映出在舊約時代的人們為了描繪他們的神明 而為造物者選擇的其中一個名字:「我是我之所是。」
知曉自我的一部分就是認知到一己的過去並負起責任。因為一個人會通過一次投生來表達自己,從一個實體在第三密度的人生的最開端,一旦有能力說話,與其他人的交流就開始了。每一次互動都是對自我揭示自我。尋求者在貫穿每一次互動的過程中都在學習關於他自己的事。
尋求者將發現他們擁有一些確定的人格特徵,這些特徵對他們是持久穩固與獨特的。知道那個信息是有益的。尋求者將在貫穿整個投生的過程中 都與這些人格特徵打交道,察覺到那些怪癖是好的。而那就是學習去知曉自己的開端了。因為人格就好像一個素描。它是未完成的。就是在日常生活的過程中,在收集每一天的互動與回應的收穫物的過程中,尋求者開始更佳地知曉他自己。
我們會在觀察自己與評判自己之間做區別,因為知曉自我的重點不是修訂自我,為了滿足由自我之外的某個來源頒布的一系列指導方針。寧可說,知曉自我是一系列自發性的領悟,當一個人反思一次已發生的互動時,他了解到 那個可能似乎被不小心地選擇的行為,實際上是不可避免的。
因為這就是在每一個實體的身分中固有的特徵了,一次又一次地宣告投生的主題。這就好像你的投生是一部電影或一部歌劇,在原聲帶中,當主題的重複模式發生時,音樂的主旋律就會在此生中 一次又一次地演奏。
這個器皿稍早曾談到她無法領會各種各樣的實體如何向她提供了如此多的親切想法。然而,既然這個實體在貫穿幾十年時間 與那些來到這個叫做愛/光研究中心組織的人一起工作的主旋律始終如一,這是被期待的事情。沒有支持這個實體去幫助他人的宏偉計劃,只有一顆充滿愛的心 和去支持與鼓勵她周圍的人們的意願。
如果這是被隨機進行的,那主旋律、那投生中的主題旋律就不會響起。而它是一次又一次地以一致的方式進行,那麼,那種一致的形而上能量就會設置一個樣式了。愛在愛中被反射。於是,這個器皿現在擁有的催化劑是學習如何去接受別人提供的愛。
的確,知曉自我就是開始去覺察到 那在顯化的邊緣上顫抖的自我之菁華。它是去知曉那位自我偉大的激勵驅動者。在某種程度上,它是去掌握那種正確地使用投生的感覺,它是去掌握在服務他人中提供自我的正確方式或多種方式。在天賦的顯化和已學會的課程底下,有個潛在卻巨大的區域或範圍,屬於自我,它超越表達,不過 它卻是在一個尋求者的生命中被顯化的所有事物的基礎。
我們對你們說一切為一,你就是一切事物和一切情感,這是容易的。要掌握你的存有和周圍的那些存有的統一特性,這要困難得多。被知曉為耶穌的實體感謝那些跟隨他的人的餵養,給他穿衣,並給予他晚餐;在感謝的過程提出這種萬物統一的特性。
弟子們對他說:「主啊,我們不記得曾餵養你食物 或給你穿衣 或給你晚餐。」
耶穌回答:「即使你餵養我的弟兄們中最小的一個,給他穿衣 並協助他,你就在對我做一樣的事了。」[^4]
「我是誰?」的問題延伸超越自我身份的範圍 並進入到那個自我的非個人部分了,在其中 僕人就是主人,主人就是僕人,在其中 愛的給予者就是愛的接收者,愛的接收者就是愛的給予者。
當尋求者逐漸更佳地知曉自己 並催促其探尋時,它開始學到大量看起來自相矛盾的事情。因為尋求身分者發現自我同時有愛和缺乏愛,同時有同情心,願意給予安慰和只願意去批判。那麼 所有這些對自我的察覺,接著就開始被辨認為那種有益健康而適當的自相矛盾了,那是在第三密度中 作為一個人類存有的一部分,也是動力學的(一體)兩面。
當尋求者開始更充分地理解他的身份的矛盾和悖論的性質時,他接著開始看到前方的道路,這條道路是就第三密度的投生職責的意義而言,即是在那些悖論、動力關係和對立面之間做出選擇,因此,出自於一切已知的雜亂無章,處於人格的怪癖和被賦予的天賦群集的局限之中,他開始為自己 描述他希望在這些少量而珍貴的人類投生時間中去一絲不苟地跳出的那隻舞蹈。他開始看到他希望唱出的那首歌,憑藉在一次人生中被賦予他的少量呼吸。他開始珍惜他的時間和機會去做出選擇並表達他的理想、夢想、希望,和他意願的最深、最高的部分。
當他越來越多地成為他之所是的主人的時候,接著就可以選擇他的生活和表達的方式了。就是通過這樣的方式,尋求者逐漸恢復對自己的知曉。肯定地,沒有尋求者能夠用盡投生的材料並斷定他現在已完全掌握他是誰的知識。因為存在性是一座噴泉,從每一個存有之心的深處無止境地往上冒泡。而每一個正在冒泡的自我身份的噴泉都將擁有一種獨特的風味。每一個實體都將唱出自己的歌曲並跳出自己的舞蹈。
當每一個尋求者更深入地前進時,他將發現原型心智的圖像和主題開始在他認識自己是誰的過程中擁有更多的實質。他可能會開始辨認自己為美麗或真理或力量或愛,因為他在生動的神話[屬於自己逐漸成長的傳奇]之中看到潛藏的原型形狀。這些考慮,同樣對知曉自己有幫助。這個追尋將一直是進行中的一個工作。
現在讓我們凝視什麼是接納自我。接納自我概括了從頭腦到心,從顯化到實質的旅程,由知曉自我所提供的過程。在智力上接納自我是容易的。有幾百條關於接納自我的陳詞濫調。
「一個人只能做這麼多了。」
「我正在盡我所能。」
「我做出了最大的努力。」
「任何人都可能會做出同樣的事情。」
用這樣的老生常談,心智向自我合理化了自我。然而,在合理化這樣的運用中卻不會有滿足。一個實體可能會看到自我的不完美並喚起一種來自上述的合理化的外在態度來寬恕。這樣的構造有一種適當性,因為發展中的尋求者需要找到方法來緩解一種效應,那效應出自於他覺察他達不到他的理想,知道他犯了錯誤,如果可能 他會撤回該錯誤,但他無法撤回。
在這次冥想開始之前的歌曲中,叫做Arlo的實體沉思著:「在水面上的腳步將他帶回到他之所是」 這個器皿的情況也是如此,因為在耶穌-基督的形象中,在水面上行走,使暴風雨平靜下來,在耶穌伸出的手中,尋求者可以握住他的手,把自己帶離羞恥、內疚、困惑的深處。
不過 接納自我超越了把自己描繪為一個苦命人,如同古老的讚美詩《奇異恩典》 所做的。在這首歌中,恩典幾乎好像是那個騎馬進入城鎮的獨行俠,他將那個苦命人從西部沙漠裡 無論什麼瑕疵或惡棍[構成威脅或導致譴責]手中拯救出來。在接納自我中,有需要超越讓別人接納你 和同樣需要去超越乞求一個更高力量的接納。因為,如果一個人永遠依賴於一個更高的力量去成為可接納的,或者實現作為一個有靈性實體的接納或美德,那麼一個人就永遠都不可能成為造物者,他將一直都是上主的餐桌邊的一個乞丐。
很多人對這狀態是滿意的。然而,接受自我的指令意圖與允許好比耶穌-基督這樣一個角色的救贖力量被內化有關。它是去承認在不完美的自我和完美自我之間的一體性。它是去接納一個人評判能力的力量。它是接受一個人魔法和創造性的菁華。
如果整個世界都接納你,而你卻排斥自己 視為無價值的東西,你就是無價值的,你就不是可接納的。因此,接納自我的工作是把這些對自我的認識收集到完整的覺知識與意識之中,接著在自我的內在找到向上湧現的造物者身份,能夠為其不完美的自我而寬恕自我。
接納自我是關乎成為一位不去譴責但慈悲的裁判者。我們不會用任何方式爭辯每一個實體是否有很多自我感知上的不完美之處。然而,對自我的接納的性質就是如此,那麼 接納自我就是去寬恕與救贖自我。
那一點是如何做到的呢?它從一個不加修飾的想法[關於寬恕的可能性]開始。伴隨著一種向上湧現的信心,寬恕是可能的,一個尋求者得以開始對自己抱有同情心。他的興趣不是替自己找藉口或合理化 尋求者看來做錯的事或本來應該完成卻沒有完成的事。毋寧說,就是在該逐漸增強的意願中,尋求那不完美和有缺陷行為的迷途羔羊,並把它們帶回開放之心;使它們被愛、被尊敬、榮耀並且被寬恕。
接納自我的工作,是一個具有可觀的靈性成熟度的工作。即使在尋求者的生活中的每一個外在行為 在他自己看來都是完美的,尋求者仍舊知道他秘密的想法。知道在他心中的,劇烈攪動著、未說出口的、未向世界揭露的那些低劣與瑣屑的情緒。那麼,為了接納自我,尋求者面對這些不完美之處,帶著流入它們當中的樂意,他進入到能量體的那些能量所在的位置:它們在紅色或橙色或黃色光芒的陰影中,在色慾或貪婪 或者說服、操縱、控制的渴望之中。他追尋自己的那個熱切希望得到的部分,他自己的那個想望去謀殺的部分,他自己的那個部分 想望去拿他想要的東西,即使那不是他的東西。
他把那個部分如同迷途羔羊一樣帶回來,溫柔地抱著它,把它送回到他的存有的完整系統中,帶著它進入到眾心的慈悲之心中,在其中 存在著他的創造性原則的那個部分,他的太一之火花。因為 絕不要誤解了,合一之火在萬物之內燃燒著,無論是已知或未知的事物。
接納自我,正如同知曉自我一樣,是一場無止境的探索,因為一直有新的事物。新的情況湧現並創造出新的情境,自我之前從未經驗過的。在每一個情境中 每一次互動都帶著其自我-知識的成果 和把它進一步整合到自我-接納之中的機會。
這兩個過程一起產生的最終結果是成為造物者,慈悲、有愛心、理解(諒解)的。這結果透過工作自我獲得。一旦一個人已經寬恕並對自我變得慈悲,接著那個實體就會成為那個有魔法的人,能夠去愛、寬恕 並且對其他人抱有慈悲。
在我們繼續前進 向其他問題開放這次會議之前,我們想問 關於這個詢問是否有後續問題。我們是Q’uo。
[暫停]
(Carla傳訊)
我們是Q’uo,我們與這個器皿在一起了。因為對於這個詢問沒有後續問題了,請問現在是否有另一個詢問。我們是Q’uo。
R
我將問一個問題 涉及你們已經描述的內容。當我們從事日常活動時,會感覺到似乎我們正在做某種對的事或感覺我們正在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對的,然而 我們覺得有一種在表面之下 更深入的存在之真理,你們能夠概述一下 在這個時候 我們如何找到或觸及自我的菁華?你們能對此評論嗎?
Q’uo
我們是Q’uo,相信我們理解了你的詢問。你是否想要去理解在你經歷一個規律性的一天之際 你感覺的方式和在一個更深的層次上 實際上在發生的事情之間的動力關係?我們是Q’uo。
R
是的,請談論那一點。
Q’uo
我們是Q’uo,我們樂於談論那一點,我的兄弟。
如叫做R的實體在冥想開始前說的一樣,在生活中 經常有一種倉促與忙亂。生活看起來被細節淹沒了。有很多的事情要去做。這就是來自叫做《聖經》的神聖著作中 瑪利亞(Mary)和瑪莎(Martha)的故事,在其中 瑪莎嘗試為耶穌實體準備好一頓飯;同時 耶穌實體坐在瑪利亞和瑪莎的家裡教導弟子。
瑪莎有太多要去做的事而精疲力盡,沒有足夠的時間去服務每一個人,所以 她問瑪利亞是否能來廚房幫助她。瑪利亞正坐在耶穌實體的腳邊,啜飲每一句話。耶穌拒絕送瑪利亞到廚房裡去幫助馬大。他對瑪莎需要幫助感覺遲鈍,他簡單地說明在兩種活動中,瑪利亞的活動更重要。[^7]
對於你們社會中的許許多多的人,手忙腳亂的生活似乎並不提供時間(給人)坐在大師的腳邊 聽取從他嘴邊滑落的智慧之珠璣。看起來 時間必須花費在廚房、工作、差事、約會、各種各樣的細節。在日常經驗的層次上,很有可能幾乎完全地欠缺一種覺知:對於每個經過的瞬間底部的莊嚴之覺察。
不過 在同時間,在R實體的內在 有著更深刻的寧靜和對一種以神聖方式活出的人生的調音,如同所有實體[無論他是什麼人]內在之中都有的一樣,。因此,在每一個尋求者中都對神聖地活出生命 有一種渴望和意願。因此,關鍵是能夠去對一天生活中的自我 獲得足夠多的察覺,這樣就開始有一種透明度— 對於責任、雜務、差事、工作、廚房、一天中的細節皆然;於是一個人在履行自己的責任的同時,就可以看到那從底部加強的神聖實質與菁華了。
因為正是意識活出生命,無論一個人是否察覺到自己的意識。讓我們談論那點。有兩種心智。兩者在每一個尋求者的頭腦和心輪中彼此相互貫穿著;一個心智和做出各種選擇相關 為了在一天的各種需要中有效地運轉。那就是瑪莎-心智。還有另外一種心智,它是非個人的,在那種非個人性中 它被每一個人所共享,那個心智就是意識。
每一個尋求者在他的內在同時擁有這兩種心智,它們被編織在一起好像一個少女編成一綹的頭髮,它們經常是彼此無法區分 並一直相互纏繞的,因此很少會有一種完全純粹的瑪莎-心智的覺察。當一個人履行他的責任時,幾乎總會有瑪利亞-心智的少許一瞥與微光。然而,有偉大的藝術和技巧來訓練自我記得去使用瑪利亞-心智,該意識在每一刻、每一個行動中,在每一個卑微的雜務中揭示造物者。
因為所有無論什麼事情,只要帶著愛的意識完成它,它就成為神聖的。因此,我的兄弟,當你在規律性的日常生活中 感覺到你與任何真實靈性是最遠的時候,在同時,你距離獲得意識的驚人力量只有一根頭髮的寬度。當你能夠存取意識 並邀請它進入你生活的細節中,意識就開始活出你的生命。接著你知道沒有任何你做的事情不是神聖的了。
我們能進一步地回答你嗎?我們是Q’uo。
R
感謝你們。一個人在他進入日常活動時,例如洗盤子,如果他記住或擁有看到神聖性的意願,那個意願真的會把神聖性帶入日常活動嗎?
Q’uo
我們是Q’uo,覺察了你的詢問,我的兄弟。容我們說,憶起是將神聖性整合到一次馬不停蹄的生活喧囂之中的鑰匙,在這方面你是相當正確的。
你如何憶起呢?你是否在你的手指上套上一圈細線?你會在手上寫一些東西?你會在手錶上設置鬧鈴嗎?我們願把它帶入非常實際和世俗的事物中,我的兄弟,我們建議你找到一種方式來觸發你的憶起,這一種方式包括在你的一天中總是與你同在的事物。
這個器皿帶著一個十字架(項鏈),提醒她,她是誰、她為什麼在這裡。這幫助她記得有意識地活出她的生命。我的兄弟,它可能就是,在你開始一天之前 你在手掌上寫下「記住」,或者為你自己買一個帶有「記住」字樣的手鐲,你將發現這是有幫助的。或者,照字面上地,在手指上繞一條細繩,或買一個特別的戒指,當你看到它時 它呼喚你去憶起。
這聽起來似乎是個小花招,不過 同時它遠遠比一個小花招更多,因為它幫助你向著本質的那個部分開放自己,就因為缺乏那個部分,你目前是飢渴的。
我們能進一步地回答你嗎,我的兄弟?
R
是的。我也想問,在一天結束時,當一個人查看他的經歷並嘗試去平衡它們的時候,在這期間,當一個人請求指導靈或天使臨在來幫助一個人回憶起那種方式,這是否允許那些存有在思想的光流中插入一些指示物來幫助憶起?
Q’uo
我們是Q’uo,覺察了你的詢問,我的兄弟。的確是這樣的,發展諸如在晚上對自我進行回憶與平衡之類的習慣 會作為一個記起你是誰和為什麼你在這裡的觸發物而起作用。任何習慣,只要它帶著將自我帶入到更深意識中的意願 而被自我安排在適當地方的習慣,隨著習慣變得根深蒂固,而做為一種越來越有效的 對憶起的呼喚。
請問有進一步的詢問嗎,我的兄弟?我們是Q’uo。
R
最後一個問題。當我想到愛/光並嘗試去向它開放時,愛會轉變我的想法嗎?
Q’uo
我們是Q’uo,相信我們掌握了你的詢問,我的兄弟。正是如此,在任何時點 當一個人的心向著某種生命之美或賜福升起喜悅、感激、感謝的時候,他就已經取用意識了。意識的穩定狀態就是一種喜悅、平安、愛的狀態,它是一種陽光突然出現,一個人的心對當下瞬間 在那令人震驚的美麗的突然察覺中 受到激勵的美妙體驗。
我們發現該器皿和這個坐著的圈子的能量開始衰微,現在我們將在太一無限造物者的愛、光、平安、力量之中,帶著大感謝[由於被要求成為你們的圈子的一部分]離開這個器皿和團體,離開你們每一位。我們是你們知曉的Q’uo原則。
Adonai。Adonai。
[^4]:《聖經》馬太福音24:34-40:「於是國王要向那右邊的說,你們這蒙我父賜福的,可來承受那創世以來為你們所預備的國。因為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渴了,你們給我喝。我作客旅,你們留我住。我赤身露體,你們給我穿。我病了,你們看顧我。我在監裡,你們來看我。義人就回答說,主啊,我們什麼時候見你餓了給你吃,渴了給你喝。什麼時候見你作客旅留你住,或是赤身露體給你穿。又什麼時候見你病了,或是在監裡,來看你呢。國王要回答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作在我這弟兄中 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